“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正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已经确立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了这件事儿,中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如果把2005年作为起点,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降低,2020年的降幅已经达到48.4%。到2030年,降幅将超过65%,碳排放量也将达到峰值;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意味着,让二氧化碳排放量跟自然界收集量与碳捕获之和基本持平,实现相对“零排放”。
如何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一、过去的表现
我国的五年规划会围绕“减碳”提出明确目标,数据显示,主要指标均顺利达成,且绝大多数超额完成。 在通向碳达峰的路上,我国阶段性目标越定越高,完成度越来越好。
历史目标不断达成,但未来十年的“碳达峰”之路仍旧充满挑战。
二、我国的更高标准
相比于2016年在签署《巴黎协定》时所定下的自主贡献力度,2020年我国对十年后提出了更高标准,向各地发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彰显了大国担当。
三、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跨度
大部分发达地区都有50-70年的过渡期,中国却争取只用30年时间,就要更加努力。
实现“碳中和”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有多大?
根据测算,2030年前,中国将在减碳上平均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到2060年的每年投入大约3.9万亿元,这样算下来,如期实现“碳中和”,我国将在未来40年投入139万亿元,平均来看,相当于我国每年花费GDP总量的2%左右。根据组织的测算,这个数据将占到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投资总量的17%。
中国将为减碳事业带来怎样的贡献?
根据测算,2030年前,中国将在减碳上平均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到2060年的每年投入大约3.9万亿元,这样算下来,如期实现“碳中和”,我国将在未来40年投入139万亿元,平均来看,相当于我国每年花费GDP总量的2%左右。根据组织的测算,这个数据将占到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投资总量的17%。
中国将为减碳事业带来怎样的贡献?
根据剑桥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能会在未来40年累计减少21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本世纪升温水平拉低0.24℃,这对于应对气候变暖而言,将有着非凡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章转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河南恒天久大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及服务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集投资研发、咨询设计、设备制造、项目建设及运营为一体,致力于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品生态体系,现已拥有120余项专利,施工经验丰富。
主要系统包括:废弃油脂转化生物柴油智慧系统;国内县域级厨余资源利用智慧系统;生活垃圾全资源化处理智慧系统;废弃秸秆全能量转化发电智慧系统等,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澳洲、欧美等三十多个地区,获得广泛好评。咨询热线:0371-86561189 15617916515 方总